本文转自:中工网
原标题:男家政,正在入场中
四虎子
一句“阿姨”,是对家政从业者最普遍的称呼。曾经,中老年女性群体是家政行业的主力,如今,年轻小伙子涌入,正在改变着行业发展和固有认知。
“我们城市有没有”
“第一个月来的时候扣完个税、五险,实发到手8400多,第二个月9000左右,现在是服务组的小组长了,基本上每个月11000到12000元,比较稳定。”家政小哥辛志成谈着自己的收入。
谈到做家政的初衷,邵强说,自己刷手机的时候看到了类似的家政清洁服务视频,评论区好多人在问,做这么细,我们城市有没有,贵点也可以。 “那一瞬间,我感觉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标准化、做到极致就会有市场。”
邵强所说的“家政清洁服务视频”并不难找,记者打开小红书,搜索“男家政”,显示有1万+条笔记,笔记中整齐的着装、多样的工具、前后效果的对比,让人对他们服务的专业、高质有了更多信任。笔记位置坐标有杭州、乌鲁木齐、南京、西安、昆明……很多城市都有了清一色男家政团队。
曾经走穴演出,也做过网络直播,邵刚、邵强两兄弟很有网感,在抖音、小红书、B站做推广。邵强介绍,他们2021年5月19日在抖音发出第一条视频,在第三条时上了热门,“瞬间整个6月单子排满了”。评论区里的“贵点也可以”并非嘴上说说,客户有足够强的意愿和支付能力,享受不一样的清洁服务。
网友在互动中也谈到,遇到男家政的概率在上升,一些雇主还会特别备注,要求派遣男员工。
“增量”的生力军
“提质”的突破口
8月12日,话题#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做家务#冲上微博热搜,微博称:有人因为懒、依赖父母,也有人认为要高效利用自己的时间,机械式体力劳动不是他们所乐意耗费精力的项目。
不做家务的,不只是年轻人,家政服务覆盖了不同年龄段的群体,找家政,也不单是懒与勤的问题,有付出与回报的计算权衡,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。
人们生活水平提高,消费理念升级,健康意识提升,加之人口老龄化,生育政策放开等,使家庭生活照料需求旺盛,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。但仅从数量上来说,供给与需求并不匹配。
7月22日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全国“最缺工”的100个职业,其中家政服务员排名第八,保洁员排名第十。
记者从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官网了解到,我国家政服务从业人数虽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万,但仍然面临2000多万的需求缺口。
需求端的变化,促使供给端改变。男性既是家政市场“增量”的生力军,也是“提质”的一个突破口,不同年龄、性别的人,都可发掘优势,填补好缺口。
“反正我不请男家政”
36岁,找了一份家政工作,5天做了10单,几乎每位客户都会问“怎么是个男生”。媒体报道的朱先生遇到的情况,反映出男家政的尴尬。有人备注要求男性,也有人坚持“反正我不请男家政”。
这其中,有对服务质量、能力水平的质疑,踩坑的经历和传统观念认识,让他们笃信:这活,男的干不好。他们认为,男家政在抬重物、擦玻璃项目上比女性更有优势。但在清扫方面,女性工作更仔细,更干净利落。对此,邵强说:“这是一种自我认为,做保洁不分年龄性别,找到相应的人员进行培训都可以。”
但传统观念、刻板印象很难打破,男家政基本上还停留在“力量优势”上。
记者浏览相关网帖也注意到,男家政所从事的工作,多数属于保洁,比起住家照护、烹饪等横向的拓荒延伸,他们更多是在保洁上纵向深耕。除了对服务质量的担忧,更深的忧虑来自于安全,尤其对女性来说。
服务行业靠品质口碑,不是一锤子买卖。要获得信任,男家政还需努力走向精细化、专业化、规范化。
消除偏见和歧视
男家政也让我们关注到行业中的“少数派”,像教师、护士、美容等行业,男女比例差距很大。“少数派”虽有不同的竞争优势,却也要常常面临异样的眼光。
很多行业本没有什么性别区分,女生可以做海员、搞建筑,男生可以当护士、做美甲,真正限制人的,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、毫无依据的成见:“女生应该做这个,男生做那个没出息……”消除性别间的职业歧视和偏见,才能扩展就业生存的空间,形成更公平的环境,对男女来说都是如此。
你愿意请男家政吗?
|